“研究者”田荣华:投资不是艺术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1-07-05

            如同公司的名字叫武当一样,武当投资总经理田荣华喜欢山,也喜欢爬山,因为山峰矗立在那里,就有了攀登的目标,他喜欢大汗淋漓后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于是他自己开玩笑说,他不是在工作,就是在爬山的路上。 但对于田荣华,还有一种说法更深入人心:他不是在看研究报告,就是在准备看研究报告。   
          的确,这位号称每天看报告达两百份的“研究狂人”,一直以来的核心投资理念就是:投资的本质是研究。在他看来,投资没有“艺术”这种含糊的说法,就是靠持之以恒的刻苦努力。
          武当投资成立两年,已发行12期产品,现正在募集第13期。而即使是几乎在临近大盘最高点的最早两期产品,都已取得超过30%的收益。 把“短板”变“长板” 虽然在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队伍中,武当资产管理公司还算是一个新兵。但田荣华却有着17年的证券投资经历。从武汉大学经济学硕士专业毕业后,田荣华便进入证券行业,并先后在北京证券深圳业务部和国信证券深圳红荔路营业部担任总经理。2004年4月,田荣华选择加盟长盛基金管理公司,正式进入资产管理行业。 田荣华坦言,自己刚刚进入基金行业时面临的压力非常大,因为“放眼望去,周围满是‘知识武装到牙齿’的年轻人”,而自己是既无年龄优势,又无大资金运作的实战经验,一切只能从头开始。因此,田荣华花费了更多的时间与公司的研究员和主流券商的研究员进行交流,“我非常尊重行业研究员,真诚地向他们学习,而他们也往往能给我提供异常珍贵和及时的信息。”
           也许正因为如此,原本田荣华的“短板”最终变成了他最大的特色和长处:投资过程中,把研究置于核心地位。 田荣华不相信投资艺术这种说法,反对把投资简单化、模糊化。在他看来,投资研究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投资就是踏踏实实地做研究。
        “人家把钱交给你,你承担了很重的责任,这种压力是很大的。巴菲特也说过,他每次投资都是战战兢兢的。对此,我深有同感。因为很多投资需要面对太多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对A股市场的投资。我们必须反复考量,慎之又慎。” 田荣华也有意识地平衡自己在投资上近乎苛刻的要求。《道德经》里面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真正的道理往往不是随便就能说清楚的,田荣华因此告诉自己,投资并没有可以说清楚的“完美”理论。
          尤其面对纷扰复杂的市场,即使再完美的投资方法也会有失误。“2008年9月底,在2000点以下,我们建了很高的仓位,赚钱也没抛。后来雷曼出事,结果从6000点到2000点都没出问题,在下跌的最后两百个点上净值几乎损失了一毛钱。”面对此次失利,田荣华并不讳言,“应当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也犯了错误。之后我们修整了两个月,把心态调整过来,慢慢地自下而上选择一些公司。投资结果的好坏在市场单边上涨的时候也许看不出来,一旦市场出现反复时,你做得是否到位,努力程度有多高,是可以从长期投资业绩上看出来的。”
          手把手带研究员 、在建立了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时,田荣华就清醒地认识到,公募基金重视研究的传统和强大的研究实力必须保持,因此他在打造自己的投资团队时也充分参考了公募基金的模式,例如投资委员会制度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武当资产的这种做法也代表了私募基金未来规范发展的方向。
          田荣华认为,不管是公募还是私募,投资团队的核心都是基金经理,团队的表现最终还是依赖于基金经理的决策。基金经理在投资中的习惯、理念、态度,不随着他们是公募或私募基金经理的身份转换而发生变化。而且,从公募到私募的转变,由于角色和地位的转换,私募基金经理能够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能力和水平反而可能有所上升。 再者,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的研究团队,都十分依赖来自各券商的研究报告,也就是卖方研究。而现在这些报告基本上是公开的,私募基金顶多是在获得这些报告的时间点上可能稍有延迟。而投资是一个逻辑很深远的过程,有很长的路径,时间上的一点差别不会影响到他们在投资中应用卖方研究的成果。
          而且,与公募基金的投资组合管理方式相比,私募基金的灵活度高了很多。“与公募基金存在较大不同的是,在行业的配置上,我们可以对看好的行业进行更多的超配。虽然我们投资组合也是十只上下的股票,但会重点配置我们看好的行业中。” 他坚信,私募是一个更宽广、更自由、更能够大有作为的舞台。
          田荣华对自己的私募投研团队也很有信心,他自豪的说,“武当”里的每一个研究员都是自己手把手带出来的,很多都是名校毕业的研究生。田荣华强调,在面试进人的时候,就有很高的要求:自身的先天禀赋,扎实的理论知识结构。进入团队后,对他们进行规范和系统的培训。据说,田荣华要求研究员每天看报告必须比他本人早。对此,田荣华笑言:我们做研究要先泛后精,刚开始看报告就是练习,看多了,自然就有所体会。
       “不会出现长期通胀” 无论是宏观经济的分析还是优势行业和板块的选择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即使做了深刻的研究,也未必一定能够得出准确无误的结论。对此,田荣华深有感触。
       “我们会非常系统的进行宏观经济分析,但难免还会犯错,我们看一看2008年的宏观经济走势就知道了,多少人看错了宏观。投资者可能希望通过短短的十分钟时间就能够解决一个大问题,但这其实可能是我们一辈子都解决不好的问题。”
         田荣华坦诚道:“每天开晨会讨论的时候,第一个就是由宏观经济研究员来讲。我们认为,判断宏观经济运行趋势的拐点很重要,当然难度也是非常大的。有时候,这就像股票的K线图,涨了五天之后,跌了一天,你说这算不算拐点,但第二天可能又会上涨。宏观经济数据也是这样,二月份、三月份连续回升了两个月,算不算拐点,但四月份可能又下降。所以说,判断拐点的难度是比较大的,但我们确实比较重视拐点,会关注边际增速、边际减速的变化。我们的宏观经济研究团队每周、每月、每个季度都要跟踪。同时,我们还会观察大众的情绪,各个方面对于宏观经济的预期。有时候,预期和现实同样重要。”
          对与市场中主流的“全球宽松货币政策可能引发长期通胀”的观点,田荣华表达了不同的意见,“我认为不会出现长期通胀的局面。” 田荣华认为,现在很多大宗商品价格被行业组织和金融组织控制,没有完全反应真实需求情况,金融资本占的比重太大。“也许,所谓的通胀仅仅在大宗商品上表现出来。其实,在过去的几年间,我们也看到,在上游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同时,很多下游企业没有表现出价格上涨。所以说,所谓的通胀表现在金融资本控制的大宗商品价格上还是实体经济需求上?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现在还没有获得太多的成就感,”采访的结尾,田荣华说,虽然自己的压力很大,但并不后悔,“我相信,前景是很美好的。”
         田荣华不完全档案
         在进入私募之前:长盛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任基金经理。 投资理念:投资的本质是研究。
         最大特色:持之以恒的刻苦努力。
         代表性成功投资个案:冠农股份。
         对市场的看法:所谓的通胀表现在金融资本控制的大宗商品价格上还是实体经济需求上?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平衡生活与工作的方式:爬山。
         对未来的期许:私募是一个更宽广、更自由、更能够大有作为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