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知弱而后勇,投研队伍酷似小公募基金

栏目: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09-03-19

     “目前,国内最优秀的私募基金的研究力量也没法与公募相比。”在日前的投资策略会上,深圳市武当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田荣华如是说。随着阳光私募的不断扩容,私募基金招兵买马的力度也开始加大。昨日记者查询各大私募网站发现,越来越多的私募队伍更加重视投研队伍的建设。除了看重名校、学历与专业因素外,具备公募基金从业经历的专业人员更能进入私募猎头们的“法眼”。

   私募把投研工作放在首位

     在上周举行的投资策略报告会上,公募基金经理出身的田荣华一再强调投研的力量。田荣华表示,从公司一成立就特别重视研究队伍的建设,“但目前国内最优秀的私募基金的研究力量也没法与公募相比。”田荣华说。

  “公募覆盖的面比较全,私募研究队伍肯定没公募那么大。”昨日上午,武当资产运营总监汪平告诉记者,公司去年招了5个研究员,目前有9个研究员,基本上每个行业都涉及到了。

    记者发现,去年一轮熊市下来,业绩领先的几家私募基金比如金中和、星石、武当等资产管理公司都非常重视投研队伍的建设。

  “我们的投研团队从以前的7个扩充到了11个。”昨日上午,前一段时间刚刚招过研究员的星石投资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公司管理资产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与研究的队伍相应也必须扩充。

  “投资与研究是我们第一重要的任务,资产管理规模的扩充必须在管理人的能力之内。”上述工作人员说。

     昨日上午,金中和投资的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公司目前的投研队伍有六个人,准备扩充至十个人新同方的相关人员也表示,现在公司的投研队伍有十人,部分是行业研究员,也有交易研究员,他们会持续招聘。

    私募研究框架多沿袭公募模式

    记者从上述几家重视投研队伍建设的私募基金中了解到,他们的研究更多沿袭了公募基金的形式:固定的投研队伍架构、定期的策略报告、涉及各个行业的研究员队伍。

  一般来说,私募团队与客户交流信息的方式,除了定期公布业绩、举办投资策略报告会外,私募团队多会选择在岁末年初,通过给投资者一封信的形式,发表对一年投资的看法,但这些信件一般多偏重宏观,对具体的操作策略多是略略带过。

   武当资产日前发布的投资策略报告,内容长达47页,涉及国际经济形势、中国经济走向、权威机构对市场判断、自己公司对市场判断与理由。最后,落实到公司在未来一段时间的操作策略,看好的重点板块,如何把握投资机会等等。

  “大多私募团队的策略报告是给自己看的,很明白的是自己的看法,要在过程中去执行,而不是像某些机构的报告是拿给别人看的,没有操作价值。”一不愿意具名的私募老总告诉记者。

     田荣华告诉记者,自己的公司成立有投资决策委员会,而他本人作为基金经理又是投资决策委员会的主席。“与公募相比,我们不需要太多的流程,一个投资决策需要的时间没有那么长,操作起来非常灵活。”田荣华说。

  “事实上,我们是复制了公募的研究方法,并尽可能成功地引入私募队伍中,而具体是否成功则主要看业绩说话。”汪平告诉记者。

  “总的来说,公募研究能力更强,私募大多也都比较重视研究,但私募可以不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可以借助更多的平台,很多研究总监、基金经理本身也是研究员。”柏恩投资董事、投资总监谢柳毅说。

  “从公募出身的私募更加重视投研,并希望把系统的研究方法运用到私募之中,但最后落实下来的是业绩,要看业绩,是骡子是马要牵出来遛遛。”上述不愿意具名的私募老总表示,现在很难说复制公募的研究模式就一定成功,毕竟中国私募基金才刚刚起步。

  公募背景人士更受欢迎

   不久前,一份私募基金招聘考试题在网上热传。对于神秘的私募基金来说,哪些“人物”能够进入他们的“法眼”呢?

    在采访过程中,多家私募对该问题保持缄默,说是属于“商业机密”,不愿多谈。

 “我们的招聘对象是金融工程或者经济投资的应届硕士毕业生,也打算从行业内部物色合适的人才,有公募基金工作的经验优先考虑”。金中和相关人员如是说。

  汪平表示,他们公司招人比较强调金融与具体专业背景的融合。“有些有工作经验,有些没有工作经验,没有工作经验的话,一般需要考察,由专业的人员负责帮带。”汪平说,学历方面,要强调本科、硕士都是名校毕业,清华、北大、武大和一些海归会优先考虑。